中美航線 “失速” 的同時,越南、中國臺灣的航空貨運量正在狂飆 —— 這究竟是短暫的替代效應,還是全球供應鏈的重構信號?
5 月數(shù)據(jù)顯示,跨太平洋航空貨運量同比降 11%,中國對美空運進口銳減 20%,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品首當其沖。而越南對美航空出口暴增 94%,中國臺灣增長 69%,歐洲的鞋類、醫(yī)藥產品也補上 2.5 萬噸缺口。這種 “東邊不亮西邊亮” 的格局,讓行業(yè)陷入爭論:當越南的耳機配件、臺灣的計算機零部件持續(xù)擠占中國商品的空運份額,這種替代能撐多久?
運力轉移更添迷霧??缣窖髮掦w貨機運力縮減 13%,亞洲 - 歐洲航線卻猛增 18%,直接導致中歐運價降 12%,中美運價企穩(wěn)。但 Freightos 警示,全球運力或已過剩,運價下跌 7% 的背后,是電商貨量退潮后的供需失衡。
對企業(yè)而言,難題更具體:是跟著產能遷去越南,還是死守中國供應鏈?轉道歐洲航線能省運費,卻要承擔更長時效風險。當 8 月美國關稅最后期限臨近,這場 “空運遷徙” 會按下加速鍵,還是隨旺季到來回歸常態(tài)?
你覺得下半年航空貨運會走向何方?企業(yè)該如何應對?來評論區(qū)聊聊你的判斷。
2025-10-31
2025-10-30
2025-10-29
2025-10-28
2025-10-27
2025-10-24
2025-10-23
2025-10-22